|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崇福寺

崇福寺

关键词:朔州 朔城区 崇福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朔城区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xs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90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崇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朔州古城内东街北侧,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建造,后经历朝历代不断修缮、扩建,规模愈发宏伟壮观。寺院坐北朝南,布局严整,共有五进院落,十座殿堂。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千佛阁、观音阁等。其中弥陀殿是寺内最大的建筑,殿内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有“金代五绝”之称,各具特色,均为我国古建筑史上难得的珍品,被世人称为——金代文化艺术殿堂。除上述辉煌的殿阁建筑外,寺内还保存了木雕楼阁形佛龛,唐、辽、宋几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北魏奉佛的圣物——千佛石塔,通高3米左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为台北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塔刹为崇福寺镇寺之宝。

  崇福寺
,是我国现存辽金时代规模最大的三大佛寺之一。为唐代名将尉迟恭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奉剌命特建。金代扩建,又经明、清两代修葺,成为当今一处殿阁巍峨,气势恢宏的佛门巨刹。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古名林衙寺,俗称大寺庙,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东傍城垣,西毗民舍。山门临街,门前蹲石狮一对,门上悬“崇福寺”竖匾一方。寺内建筑巍峨高耸,青墙碧瓦,甬道纵横,幽静清雅,古朴之风浓郁。它是一座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佛教寺院,也是同朔地区现存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崇福寺建筑记载的史料,现存的碑蝎刻石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崇福寺碑记》(见《朔州志·艺文》卷十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朔州林衙寺重修碑记》等。按上述碑文记载,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兴建,辽时崇福寺为节度使衙署,俗称林衙署。辽统和年间(984——1012年),流言纷纭,传寺内屡见异光,捐为僧舍。金代崇尚佛教,皇统三年(1143年)重修,并新建弥陀殿、观音殿。寺院扩建后,金天德二年(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元末寺区辟为粮仓,殿宇为储粮之所,塑像、壁画遭受损坏。明太祖朱元璋崇佛,洪武十六年(1383年)将粮仓徙移,重兴寺宇。崇祯四年(1631年),朔州知州翁应祥题额“林衙古刹”。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几次补修,改名为崇福寺。
        崇福寺历经辽、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沿街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寺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23400平方米左右。全寺五进院落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各重院落为传统的四合院模式,自前往后设。主要建筑10座:山门、天王殿(又称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又称藏经阁)、文殊堂(东配殿)、地藏堂(西配殿)、三宝殿(大雄宝殿)、弥陀殿(又称三圣殿)和观音殿等。寺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工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前后左右浑然一体,犹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
       第一进院落金刚殿,呈横向扁长方形。山门与天王殿相距不远,山门重建于清代。在崇福寺竖匾下,置大门,供游人出入。院中金刚殿,亦名天王殿,殿内原供奉四大天王及二金刚,殿宽五间,深四间,高约10米,前檐为廊,单檐悬山式屋顶,廊柱上用斗拱承托房檐,殿内后柱一列负载梁架。金刚殿结构筒洁牢靠,依结构和斗拱用材判断,与山门同为清乾隆年间重构,殿内塑像已不存,现为平朔汉墓出土文物展览室。
        第二进院落千佛阁,为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已然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正面一尊弥勒佛像为铜铸,高约1米,是本寺传存的明代作品。佛像后的木制三檐双层阁楼模型,高约4.5米,结构精巧,造型别致,据传是明代仿唐代大藏经阁式样而作。东边7尊砂岩造像,高1米左右,是从朔州神武乡旧庙遗址中出土;西边7尊贴金檀木造像,计有1佛4菩萨2罗汉,是朔州西山名刹神应寺遗物。
        第三进院落左右相对两座面宽5间的配殿,东边是文殊堂,原内供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内供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现二堂塑像均无存,辟为文物陈列室。按照佛寺惯例,如果东侧为文殊殿,西侧该是普贤殿;如果西侧为地藏殿,东侧应为观音殿。而这里却是文殊殿与地藏殿相对。
        第四进院落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菩草了崇福寺的文物精华,金熙宗皇纯三年(1143年)开国侯翟昭度建造,距今850余年。我国现存宋、金建筑多保存了当时的骨骼主体,即柱额。斗拱和梁架,而弥陀殿自基到顶全部是金代原作,即主体结构、艺术结构和附属文物——琉璃脊兽。隔扇装修、檐下匾额、殿内塑像、四周壁画等都是金制这些金代遗物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害,未予毁坏而保留至今,成为具有高度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典艺术宝藏,同时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建构能力。弥陀殿前檐五间装隔扇门,后檐明间和两稍间各安门一道,供人们出入殿堂之便。殿前檐当中悬“弥陀殿”,竖匾一方,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遗物,竖匾字体秀丽,笔力刚劲,益增殿内庄严气氛。殿内柱子布列是美观与适用相结合的范例。为扩大殿内空间,除檐柱一周外,前檐内柱减去两根,将明间两侧金柱设于次间中线上,其上用大额坊和由额荷载梁,给礼佛活动以宽敞和方便。檐柱高6米,金柱高957米,柱身收刹较大,而柱卷刹甚小。檐柱柱础多为方形料石,与地面相平。殿内前槽四根金柱之下有雕花覆盆柱础,柱础图案秀美,雕刻精细,堪称我国金代柱础的精品。柱头用栏颜和普柏绕周贯联,断面是丁字形叠构,至较角处十字搭交,成为稳固柱身、承托檐头荷重的重要结构部件。   
        弥陀殿内的塑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主像结跏跌坐,中为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佛教称为“西方三圣”。主像两侧塑胁侍菩萨4尊,身式微曲;台前两角有两金刚侍立,威严雄健,怒目圆睁。这些彩塑都是建殿时作品,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衣饰、面容没有大的变化,仍不失为我国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弥陀殿是全寺的精华所在,距今已有八百五十多个春秋,殿高21.98米,东西长41.32米,南北宽22.7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总建筑面积为1839.3平方米。1987年以来,弥陀殿经过历时五年落架大修,今天显得更加壮丽雄伟。崇福寺众多的文物藏品中,以北魏六安元年(公元466年)千佛石塔刹最为著名,由于历史原因,塔顶塔身分离。塔身现藏于台湾台北历史博物馆。   
        第五进院落正殿叫观音殿,这座5楹大殿是本寺另一座金代建筑。观音殿的梁架构造极富创造性,由于殿内金柱减少,梁架结构广泛采用两重人字形叉手承载,将殿顶压力通过前檐柱、后金柱而传向地面,这种手法简洁而稳固,并有效地扩大了殿堂空间,堪称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殿内佛坛长跨三间,上塑3尊菩萨,中为观音,东为文殊,西为普贤,合称“三大士”,是明代塑就。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03491986 传真: 邮箱:szcszx0349#163.com
地址:朔州城市在线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00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朔州城市在线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