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朔州——历经沧桑

朔州——历经沧桑

关键词:朔州 历经沧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朔州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xs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82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峙峪遗址与马邑文化

  朔城区古称马邑,是华夏远古闻名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朔城区西北部有一座山叫黑驼山,1963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工作者在黑驼山脚下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考证,定名为峙峪人,即峙峪人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和伴随大量的哺乳动物遗骨而著称。郭沫若先生认为:“峙峪人在这里生活的时候,山上长着茂密的森林,丘陵中有灌木,东面是丰富的草原,适于草原动物生活,河里有鱼……峙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靠猎取草原动物为主,主要是猎取野马,可称为猎马人。”

  猎马人,一座壮美凛冽的游牧文化的神奇雕像!

  猎马人,一幅和谐图腾的农耕文明的历史画卷!

  而马邑,正是猎马人理想的故乡.我们的祖先十几万年前已经开始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活和繁衍,以石镞当弓箭,石墨作装饰,兽骨片作记数符号,创造了以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农耕民族的文化交融杂蹂的马邑文化.揭开了发生在朔州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变迁之迷。

  秦始皇32年派大将蒙恬统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在今朔城区城关一带筑土养马,因而城名马邑,后置马邑县。此地遥控长城,外连大漠,襟山带水,四塞为固,素以忠勇辈出而蜚声海内。三国大将张辽,北齐名将榭斛律光,隋末起义领袖后称帝的刘武周,大唐基业开创人尉迟恭,皆生于马邑,更有西汉时期女文学家班婕好即班固的祖姑,也生于马邑,诗书联绵,诗名留世。

  频繁的战事使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在此融合,各民族相互交流,迁徒甚至通婚,匈奴、鲜卑、乌恒南迁马邑,他们将本民族地区的文化习俗信息带来并渗透到马邑文化的血脉中,使马邑文化形成交相辉映的色彩。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峙峪人所形成的峙峪文化是原始社会北方文化的一颗明珠,与此一脉相承气息相通的马邑文化是封建社会北方文化的一缕光焰。

  沧桑链接

  古今朔州考

  也许许多朔州人和我一样,只知道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叫朔州。其实,我们的朔州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第一个出现,虽在今天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以往许多不同的历史时期,“朔州”所指并非仅此一地。

  自东汉末至隋前,中国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历时四百余年;从西晋灭亡到隋前,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时二百七十余年。就在这二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设置过朔州的地方共有十五处,涉及今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安徽、河北八省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包头市的固阳县、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和杭锦旗,陕西省延安市的宝塔区、宝鸡市的陈仓区,甘肃省庆阳市的庆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原州区,河南省信阳市的光山县,安徽省阜阳市的临泉县,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蔚县,山西省的寿阳县、介休市、汾阳市和朔城区。

  二百七十多年,相继出现十五个朔州,可使我们对古朔州的地理意义、行政意义和历史作用有一系列认识。

  朔州肇始于汉武帝时代的朔方刺史部,是中国发育最早的“十三州”之一,曾经长期作为中国版图的一大基本板块而存在。汉武帝综合了历史上多种关于“九州”的说法,分置了并、冀、幽、豫、青、兖、徐、扬、荆、益(梁)、凉(雍)共11个州刺史部,还针对北方、南方两大块新拓疆土设置了朔州刺史部和交址刺史部。那时,虽然人们习惯上也把“十三部”称为“十三州”,但朔方和交址并未正式确立州的称号。东汉末,交址正式改称交州,而朔方却于此前没入胡中,弃于化外。

  朔州诞生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她的出现标志着朔方之地再次纳入中国版图,也标志着中原的地方行政制度再次影响于朔方之地。设置刺史部的时代,是地方行政实行郡县二级制的时代,当时的刺史部只是郡县以上的一级监察机关,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东汉末确立州郡县三级制时,朔州误了改制之车;直到十六国时才正式出现的朔州,比两汉“十三州”中的其他州,足足晚了一百三十多年。也许正因如此,她才没有被滥析州郡的历史浪潮所淹没,而长期充当了中国边缘大州的角色。

  朔州的地理概念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作为陪都,其“统战”色彩更加鲜明,政治地位空前提高。十六国时期的朔州,概指黄河“几”字形大拐弯地区,南北以六盘山和阴山为界。北方统一后,北魏不再沿袭这一概念,而把朔州作为“北朔诸夷”的共同徽号附着于鲜卑故都盛乐之上,意在扩大其统治基础。此举强调了拓跋鲜卑与草原各族同为北胡的一致性,又借助至高无上的皇权赋予朔州一个神圣的光环和崇高的政治地位。

  朔州在北魏末年的首次南漂显然是无奈的,但南漂后的朔州所携带的政治、军事力量,对此后的整个北朝政局却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作用。怀朔、武川改镇为州后,朔州的军团性质突显出来,她的漂移完全等同于军事调动,都是与战争局势和政治需要息息相关的。魏分东西后,各置朔州,绝不是徒立虚名,这其中也是有相当重要的实质内容的。当然,在这一点上南朝所设难民营性质的朔州,与北朝各朔州是有本质区别的。 而雁门关外的北朔州,则是朔州北归的强烈意向表示,是她把朔州的位置永久地定格在回乡的途中。

  总之,朔州在扎根马邑之前,已经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长久孕育、 缓慢生长和艰苦锤炼。她孕育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之中,生长于北方各族的融合之中,锤炼于逐鹿中原的征战之中,又成熟于华夏一统的认同之中。在那个滥析州郡、废立无常的年代里,她四处漂流,力战群雄,最终成功保存了自己的尊号,争得了自己的地位。她是部落的图腾,军团的旗帜,北人的徽号,团结的象征;她是中华各族大融合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浓缩了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信息库和活化石。

  我们既有幸在古老的马邑大地上继承了朔州的历史,也就更有责任把宝贵的历史财富化为无穷的精神动力,在这个万马奔腾的时代里,重振“马上朔州”的雄风,去续写更加辉煌的朔州未来。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103491986 传真: 邮箱:szcszx0349#163.com
地址:朔州城市在线传媒有限公司 邮编:00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朔州城市在线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